当前位置:首页 > 刑事诉讼 >

驱逐出境是什么意思

律师作者
王萌律师资质认证
发布于2024-07-10 22:33 浏览

  驱逐出境是将犯罪分子从我国境内驱逐到我国境外的一种刑法处罚,驱逐出境只适用于不具有中国国籍的,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公民。

  驱逐出境,又称限期离境,是指主权国家强制外国人或无国籍人离开本国国境的一种法律措施或行政措施。这一措施通常用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利益和社会公共秩序。在我国,驱逐出境主要针对违反我国法律的外国人或无国籍人,特别是犯罪行为严重的外国人。

  作为一种刑罚方法,驱逐出境主要适用于犯罪的外国人,根据我国刑法第35条规定,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独立适用驱逐出境主要针对犯罪情节较轻的外国人,没有必要判处主刑的情况下,可以单独判处驱逐出境。附加适用驱逐出境则针对犯罪性质较严重、判处了主刑或者其他附加刑的外国人,在主刑执行完毕后适用驱逐出境。

  驱逐出境的适用方式比较灵活。刑法规定是可以适用,而不是应当适用。这意味着对犯罪的外国人不一定要适用驱逐出境,而是需要根据案情,考虑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等因素,以及我国与所在国的关系、国际斗争的需要等因素加以决定。

  在执行过程中,通常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首先,有关部门(如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等)需要对涉嫌违法的外国人进行调查,收集相关证据。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对外国人采取限制出境、拘留等措施,以确保其无法逃避法律制裁。

  其次,对于涉嫌犯罪的外国人,有关部门需要将其移交司法机关,接受司法审判。在审判过程中,法院会根据犯罪事实、性质、情节等因素,以及犯罪人的悔罪表现等,依法判处驱逐出境。对于判处驱逐出境的外国人,法院会出具相关法律文书,通知有关部门执行。

  最后,有关部门在收到法院的法律文书后,会按照规定程序,将犯罪的外国人驱逐出境。在驱逐过程中,有关部门需要确保犯罪人的安全和合法权益,避免在驱逐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十五条 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

  第三十六条 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

  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严正申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原创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近日有不法分子严重侵犯本站权益,已走法律程序!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法律科普 精选回答 推荐知识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