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收现金是违法。拒收现金是属于违法行为,根据《人民币管理条例》规定,我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拒收现金。
我国法律明文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拒收人民币,拒收人民币会影响人民币在市场上的流通,而阻止、妨碍、损害人民币流通的行为也是违法的,因此拒收人民币的行为违法,相关机关可以给予拒收人民币的单位或个人以相应的处罚。
在中国,拒收现金的行为主要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三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也多次发布了相关公告和通知,强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人民币现金,并对拒收现金的行为进行了整治。
拒收现金的背景与原因
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习惯于使用电子支付方式完成交易,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现金的使用。然而,现金支付仍然是法定的一种支付手段,尤其对于一些老年人或其他无法使用电子支付手段的人群来说,现金支付是非常重要的。
拒收现金的后果
1、行政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对于拒收现金的行为,相关部门有权给予行政警告等处罚。
对于存在拒收现金或者采取歧视性措施排斥现金的行为,应当在公告发布之日起一个月内进行整改。
若在规定的整改期限届满后仍然存在上述行为,则由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会同有关部门予以查处。
2、经济处罚
中国人民银行对于拒收现金的行为可以处以罚款。
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已经有多起案例显示,对于影响范围较大的拒收现金主体,中国人民银行会实施经济处罚。
自2018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已经对20家涉及公共服务、民生及公众关注度较高的拒收现金违法主体作出了经济处罚,累计罚款达到304万元。
3、社会信用记录
在中国推行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拒收现金的行为也可能被纳入企业或个人的社会信用记录中,进而影响其信誉度。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大型商场因长期拒绝接受现金支付,被消费者投诉至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经过调查核实,该商场确实存在拒收现金的行为。最终,该商场被要求立即整改,并被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
案例二:某旅游景区内的商户普遍不接受现金支付,只接受电子支付方式。这一做法引起了部分消费者的不满,并向相关部门投诉。经调查后,景区管理部门被要求确保所有商户都能够接受现金支付,并对违规商户进行处罚。
如何应对拒收现金
1、保留证据:如果遇到拒收现金的情况,消费者应尽可能地保留相关证据,比如录音、录像、照片等。
2、投诉举报:可以通过拨打中国人民银行的咨询电话12363进行投诉举报,或者向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提交书面材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爱护人民币。禁止损害人民币和妨碍人民币流通。